2017年第5期
化工学院教务办公室编辑
前 言
化工学院现有基层教学组织共15个。
基层教学组织即我们的各教研室,它所开展的教学研究工作对于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院各教研室之的相互沟通,学院教务办公室将及时收集到的基层教学组织即我们的各教研室开展的专题活动编辑成册,提供给各基层教学组织参考,计划每个季度编辑一期,全年共四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编辑期数。
化工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即我们的各教研室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围绕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研究、 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经验交流、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多方面。本期《化工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简报》节选有4个教研室2017年第4季度开展活动的材料,可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全国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与新形态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我院顺利召开
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新葡亰8883ent和化学工业出版社承办的全国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与新形态教材建设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0日至24日在新葡亰8883ent望江校区化工学院顺利召开。来自全国20个高校和化工出版社的36位专家和教师代表出席会议。
10月20日,大会开幕式在望江校区化工学院313报告厅拉开帷幕。学院党委书记庞国伟教授代表学院致辞,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成就,并剖析了化工学院在一流学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后,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主任伍勇教授向全体与会嘉宾介绍了新葡亰8883ent化工机械学科及过程装备专业的建设思路、标志性成果及特色。专业负责人黄卫星教授做了专业核心课《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及第三版教材修订报告。
开幕式后,围绕会议主题,浙江大学郑津洋教授、郑州大学魏新利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南昌大学胡兆吉教授(环境与化工学院院长)和浙江工业大学高增梁教授(化机研究所所长)分别做了“过程设备设计核心课程创新建设与引领发展20年”、“流体流动传热强化与高效过程装备开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承压设备概率断裂评定技术”的精彩报告;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中心赵玉清主任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形势,做了题为“与在线开放课程深度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建设”报告。
报告会后,代表们观摩了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并围绕大会报告、专业学科建设、“工程流体力学”核心课教学及新形态教材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赢得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积极反响,促进了与会高校同行之间的交流,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工程流体力学》核心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届西南地区高等学校物理化学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第二届西南地区高等学校物理化学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于11月11日上午8:30在科华苑宾馆五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新葡亰8883ent化工学院和科学出版社共同组织筹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切实有效的提升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为西南地区高校化学教师搭建物理化学课程与教材建设的交流与研讨平台。来自西南地区的20余所高校,50余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了物理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改革思路及教材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等问题。
新葡亰8883ent副院长余徽出席本次研讨会,对与会教师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做了大会报告,详细介绍了新葡亰8883ent化工学院本科教学现状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四川省物理化学精品课程负责人周鲁教授对物理化学课程与教材建设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思考。重点介绍了新版《物理化学教程》(第四版),对其创新性、系统性、完备性及前沿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新版教程的修订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章节的基本框架,在课程内容和知识讲授方面更做了改进和修正,在知识的延伸上做了补充和完善,更加注重与过程实际的结合,保持与时代发展的与时俱进。工科化学教学基地主任李赛教授对工科化学化工类专业及相关课程改革进行了报告,指出了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智慧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科学出版社化学与资环分社赵峰分社长以“教育出版服务:继承与创新”为题报告了科学出版社在教材出版以及数字教育综合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辉煌成绩。
会后,参会老师们就报告内容及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针对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各抒己见;对当前形势下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经验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学习,会场气氛十分热烈。本次研讨会既是我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成果的一个小结,同时也对促进西南地区高校物理化学教学不断发展和进步有所帮助。
本次会议期间,正值新葡亰8883ent121周年校庆之际,来自西南地区从事物理化学教学的老师们相聚在一起,是缘分,也是友谊的延伸。会议商定“西南地区高等学校物理化学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今后每年召开一次,大家多沟通、常来往,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西南地区高等学校物理化学教学的发展。
生物工程新生研讨课探索教学新模式
新生研讨课是一门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课程,以 “研究”和“讨论”为主要特点,强调师生互动,课程目的是帮助新生了解大学资源、大学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了解专业的培养方案及应用领域,初步认识学科、专业以及有关前沿问题,促进其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学习方法转变,启发新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批判意识、合作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从而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我院生物工程专业探索了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形式,以课程中心为依托,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以教授专题讲座与交流、参观调查、小组讨论、口头及书面报告等形式,围绕新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基于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探索式的学习方法。
1、利用课程中心进行线上学习及线下小组讨论
课程邀请到张永奎教授为新生介绍生物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使同学们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在课程中心布置新生共同感兴趣的5个专题并提出问题,在线学习视频、文献并进行论坛交流。在老师主持下,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线下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并查阅资料,共同完成书面报告并在课程中心提交。
2、生物产业参观调研
一改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认识实习,利用成都市丰富的生物产业及研发资源,将新生研讨课开到企业,旨在使刚刚入学的新生走出校园,对生物产业和生物工程专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将来的就业方向、专业要求和科研项目都有一定的认识。为此,生物工程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将传统上安排在大四的认识实习调整到大一,以对行业的认识实习内容作为新生研讨课的研讨素材和直接知识来源。
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李永红、刘文彬、王雅博、姚长洪、黄镇、吴重德、周荣清等老师的带领下,于2017年10月16日、10月23日、10月30日依次前往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都英德生物医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成都伊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雪花啤酒(成都)有限公司、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兴蓉集团排水公司第九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认识实习。涵盖了生物医药、食品酿造、环保等多个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企业,同学们既了解到生物产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也接触了生物工程研究的前沿领域。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参观调研,与相关企业的负责人、技术骨干、一线工人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了生物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企业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我院生物工程协会全程参与协助了本次参观调研。
尽管所参观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但正是在内心中留下了印记和疑问,会成为主动学习的出发点,将在之后的学习中寻求针对性的回应。同学们初步了解到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专业知识积淀、各项能力养成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督促同学们在未来几年的专业学习中努力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增强专业素养,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堂讨论
针对两个专题,课程在10月23日、11月6日进行了两次线下见面课程,刘文彬、王雅博、金尧、吴重德、周荣清等老师参加。在灵活可变教室,进行小组课堂报告,在多名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中展开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积极主动的全员参与,实现教学方式的翻转。
生物工程专业探索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师生互动、研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推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研究型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生研讨课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培养与训练。建立一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新型渠道,提供教授和新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新生研讨课,使新生在大学一年级这个特殊而重要的人生转折期,能够有机会亲耳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风范,创造一个新生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