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新葡亰8883ent共有46项教学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我院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近代化学基础教研室完成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结合专业特点的工科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喜获二等奖。这项殊荣来之不易,是近代化学基础教研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几代基地人十五年的坚持的最好回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教改世界。
几代人十五年的坚持,只为把最好的课堂留给学生
《近代化学基础》课程为2003年四川省精品课程,2014年入选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本课程是从一级学科——化学出发,整合、精简、优化及部分融合“四大化学”而成的一门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是化工领域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入门课程,对于奠定学生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2003年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基地”)成立以来,《近代化学基础》课程就是基地的重要课程。15年来,在基地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下,教研室成员依托“基地”长期以来积累的课程改革和实践经验,不断改革和创新课程培养目标,以期整个课程体系更加适合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逐渐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以培养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为导向,以丰富课堂教学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具体的教学中,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打破一成不变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量身定制教学大纲,形成专业特色明显的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新体系和基础+专业、传统+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潜质、实现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推行教学改革以来,教研室陆续出版了工科特色明显的系列教学用书(理论、教辅与实验教材),发挥教材对学生培养的核心纽带作用。实施了互动式教学、交互式反馈与互联网+教育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学生全面主动参与的智慧课堂。建立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多层面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
(教研室出版教材情况)
学生的反馈是老师们最好的礼物。学生评教中,对本教研室的教学改革给出了积极评价,认为:“综合的作业形式全方位地培养了我们的能力”,“积极使用各种授课方式,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自主学习”,“我从这门课学到许多东西并对该学科更感兴趣”,“小论文的形式让我们通过自学课外知识对课本学习很有帮助,极大地增大我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主动性”。
学校督导组的老师们在经过长期的跟班督导和问卷调查后,也对该项教学改革与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能力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在我校的本科教学改革中走到了前面。”
在荆棘中前行,他们是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忠诚实践者
基础化学课程体系单一一直是困扰教研室老师们的最大问题。现在的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强,对课程的创新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近代化学基础》是面向全校大化工类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怎样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就成为摆在大家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量身定制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各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在大量调研和教研室老师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经与各专业负责人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共识,针对各专业特点量体裁衣,设置不同的课程系列,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调整了学时、更新了教学内容。”鲁厚芳老师如是说。
(《近代化学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新理念新技术引进课堂,传统基础课程迸发出了新的火花
大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最大难题就是教学理念、方式、手段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为此,教研室的老师们在长期的实践和一线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诉求和渴望,打破“填鸭式”、“权威式”的教学灌输模式,采用多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缩短教材编写年限,将相关新知识、新内容反映在教材上。在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上,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及时与学生分享新知识、新技术。注重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和专业技术相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安排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任课,将后续相关专业课程所涉及的一些经典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他们深入了解这些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质疑式、启发式、互动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及表决器、手机端等现代化、信息化的设备在教学中大量应用,让学生在互联网+ 时代的全新信息化教学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非标准化答案”考核成为推行教改的重要举措
在对教学课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后,考核方式和反馈成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激励,不利于客观评价的问题。为此,老师们积极探索推行“非标准化答案”考核,采用多层面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新性。
50%期末考试成绩+50%过程考核的形成性+终结性的课程评价体系,辅以学生自评和互评成绩,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在期末考试卷面中,增加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的题目和非标准答案试题,更能全面地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采取小班研讨、小论文撰写、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后面试、课堂演说、课后作业、上课出勤、课堂知识竞赛等构成形成性评价。多样的考核方式让老师更加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出勤率,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展示成果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改革中加强交流,一流的教研力量得以组建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也随之而行。作为教研室主任的鲁厚芳老师现在回忆起来大家一起奋斗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团队的教师们都是热爱教育又愿意扎根一线教学的老师们,从黄文辉老师、王世华老师、刘玉鑫老师、谢川老师、卫永祉老师等,每一位教师都在为化学基础教育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梯队结构,师资队伍年龄在30-50岁之间,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一直保持。每两周的例行教研活动和期末的集体答疑、集体阅卷成为了大家分享和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平台,很多的新理念和新想法都是在大家的思想碰撞中激发出来的”。
课题组教师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利于促进教师间各种知识的交融,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更好地实施符合专业培养的基础课程教学。老师们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培训与交流,开阔视野、汲取新信息、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大家将学术成果应用和转化于实验教材、课堂教学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科研素养和创造能力。同时,不断总结教学研究改革成果,凝炼教学思想理念,发表了多篇教研论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改革的努力结出了最丰硕的成果
几代人十五年的坚持,终于使得教学改革结出了最丰硕的成果。课题组指导的学生在挑战杯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竞赛中屡创佳绩: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特等奖,学生获得新葡亰8883ent科技创新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校级2项,发表论文5篇。教师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多名老师多次获得新葡亰8883ent“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新葡亰8883ent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新葡亰8883ent青年骨干教师”、“新葡亰8883ent优秀教师”等称号。高峻老师获得“新葡亰8883ent首届星火校友奖教金”二等奖,鲁厚芳老师获得“新葡亰8883ent第二届学生喜爱教师奖”和“新葡亰8883ent第三届星火校友奖教金”二等奖,李赛老师获得2016年度“新葡亰8883ent唐立新教学名师奖”。周加贝、赖雪飞两位老师获得第二届新葡亰8883ent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和二等奖。出版的教材《近代化学基础(第三版)》(上册) 印数已达6000册,获得了新葡亰8883ent2016年优秀教材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他们一直在毫不畏惧的前行,不管前方道路有多少坎坷和荆棘,几代人对课堂的热爱从未减退,他们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素材提供 鲁厚芳
图片提供 鲁厚芳、高峻、李赛、陈彦逍、赖雪飞、周加贝等
编写 高敏
新葡亰8883ent
2018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