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化工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碳中和发展战略,3月6日下午,学院在望江校区化工楼313会议室组织召开“绿氢化工暨十四五化工学科发展研讨会”,新葡亰8883ent副校长褚良银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学院全体博士生导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王辛龙教授主持。
研讨会上,朱家骅教授结合前期推进的氢能产业产学研合作推进情况,结合国家碳中和战略布局,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能源这个“牛鼻子”,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结合当前新工科和绿色化工的发展背景,围绕“绿色化工过程”主题,朱家骅教授倡导践行绿电绿氢推动绿色化工(Green power & Green hydrogen to 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3G ChemE)发展的理念。随后,朱家骅教授结合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绿电、绿氢、绿氨的化工过程。朱教授提出,我们要通过能源零碳革命引领全社会加速脱碳,实现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双脱钩”),开辟一条速度快、成本低、效益高的川大化工碳中和与绿色化工之路。最后,朱家骅教授引用杨振宁先生在今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的谢辞“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提出了学院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学科建设何去何从的思考。
李象远教授围绕“化工动力双学科发展思路”,从化工与动力交叉角度,提出了在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化工技术大有可为。随后,李象远教授从“一个平台、两型冷却”方面提出动力工程学科发展规划。最后,结合本次绿氢化工的主题,提出了绿氢化工支撑航空航天的绿色化工研究新方向,鼓励学院教师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做有意义的真科研。
王辛龙教授围绕“磷资源高效利用十四五规划”介绍了学院磷化工团队的湿法磷酸、磷肥利用和磷基新材料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王辛龙教授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技术革新和“十四五”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王辛龙老师说到,过去几十年来,川大磷化工团队面向国家“四个面向”,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围绕“磷肥高效利用”的目标,探索研究新方向,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现代生态农业的高效磷肥创制,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团队未来发展,王教授指出团队将持续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绿色磷化工,围绕“方向-人才-平台-项目-成果”产业链,积极融入学校创新2035先导计划,推动工业和农业协同绿色发展。对于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王辛龙教授提出,一定要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坚持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并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引导青年教师发展,建立多层次的现代工科高素质人才评价体系。
袁绍军教授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谋划化工专业未来发展”为主题,结合学院目前的“磷化工、膜科学、低碳、燃烧动力学”等优势学科方向,提出要主动对接国家粮食安全、碳中和、绿色能源等重大发展战略,发挥学院主导作用,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设大团队、大平台,做好人才工程化和国际化培养,组织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伍勇教授以“立足学科根本,适应新时代需求多元化发展化机专业”为题,介绍了化工机械学科的历史和目前的发展情况,随后提出化工机械学科未来的发展途径。一是推进人才类型多元化,结合学科发展特色,引进学术水平和工程研究并重人才;二是推进学科方向多元化,要进一步梳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目前的学科方向,多种方式提升学科显示度和影响力,开展有组织科研;三是推进服务多元化,发挥化工机械和过程装备的优势,要动员学科教师积极主动加入学院的大团队和学科方向。
张永奎教授以“微藻光合固碳与生物质利用”为题,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科研经验,提出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开展有意义的科研,但是同时也不要忘记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沉得下心、静得下去,牢记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根本问题。最后,张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发展绿色化工研究方向,推动绿色化工与生物工程交叉融合的建议。
吉旭教授以“新能源背景下的互联化工发展思路”为题,从“双碳目标推动化学工业发展、绿氢是绿色能源替代和绿氢的创新与关键技术攻关”三个方面,提出绿氨是未来十年绿氢有效消纳的关键路径,这个发展方向大有可为的观点。他提出,学院要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将各学科、专业方向互联起来,推动化工研究主动参与能源和电网服务。最后,他用榔头比喻AI技术,希望我们的教授们发挥敢于拼搏的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大型工程示范,自己也愿意推动互联化工与院内科研方向的交叉融合,一起把氢能、绿色化工做得更好。
彭强教授以“新时代背景下化学工程学科布局与发展”为题,提出,理论研究是工程应用的基础,我们要立足基础研究,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全人类、服务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他提出,化工学科已经从传统学科上升到化工自动化阶段,要顺应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切实推动化工学科现代化、创新化和前瞻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做好学科发展布局,共同为碳中和战略贡献力量。
岳海荣教授以“二氧化碳矿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从“绿色与低碳化工学科、二氧化碳矿化技术发展、挑战与工作思路”三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组既往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壮教授以“功能材料微纳通道内的传质调控与强化”为题,介绍了课题组既往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指出,要适应国家形势,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水质净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开展离子分离膜研究。
主题报告会后,与会人员就化工学科发展与布局进行了讨论。李军教授提出要发挥工科学院特色,着力培养工程化创新人才。朱权教授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方向,推动学科交叉发展。蒋炜教授提出要做学术与工程并重的科研工作者,并希望老师们能够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多提宝贵意见。
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李象远教授认为今天的研讨会很有必要也起到了效果,希望活跃的学术风气能够在学院蔚然成风,也希望教授委会继续发挥出谋划策的作用,站在学院和学科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院发展得越来越好。
学院院长赵长生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说到,今天的会议讨论非常充分,只要我们全院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全心全意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开展科研,学院建设一流化工学科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高敏撰稿
朱家骅、李天友审核
高敏编辑
2022年3月7日